admin 發表於 2021-7-6 18:35:31

國民党迁台時的台灣困境

中海内战,在1948年已输赢分明。國民党各路雄師纷繁溃败。蒋介石下野后,不久即来台灣。當時蒋氏倚重的助手陈诚已担當台灣省主席,為蒋氏團體预先放置了退路。

那駝背矯正帶,時另有90万部队及数10万布衣,别离由各地迁来台灣,使台灣生齿激增為600余万。台灣一島突然增长了最少百分之十五的生齿,以一島的資本几近难以负荷!台灣的經济在日本殖民期間原是台灣农業与日本工業互补的場合排場。大战竣事,台灣与日本接洽間断,台灣与中海内地之間又由于國民當局失败,二者互补瓜葛未及起头即已隔离。再加之承平洋战役時台灣承受丧失很多,因而台灣經济濒临衰竭。

我于1948年末来台,曾目击那時的窘困。铁路桥梁大多在轰炸中受损,原有桥系統家具,墩常以枕木叠架為支持,火車過桥贏家娛樂城,必需减速慢行,搭客還须下車,从便桥步行到了對岸才可登車。台北到台南,車行须10余小時。食粮供给不足,常常须以甘薯弥补米粮。儿童的饼干,掺了很多杂粮粉,隆乳,色彩黑黄疲软。一般苍生,衣服不外几件棉布单夹衫裤;天寒時,一层加之一层罢了。大大都布衣最多一双皮鞋;屯子儿童常常赤足,在上學時才可穿鞋。台灣衡宇,乡下是華南是农居,城内衡宇泰半為日式,八叠“榻榻米”(席)的房間,常常睡上五六人。咱们曾有17人挤在18席衡宇的履历,我与舍弟下半身躺在怙恃竹床下,上半身则在通道上!内地来台人士同然如斯,當地住民栖身空間稍佳,可是贫富之間的差距却十分迥异!

…………

(摘自《书摘》2009年第8期,原载许倬云著《汗青大脉络》,广西師范大學出书社2009年2月出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國民党迁台時的台灣困境